-->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 » 国内政策 » 正文

稳中求进 突出重点加快粮食行业转型升级步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3-19  浏览次数:44
核心提示:这次粮食论坛的主题是:稳中求进新形势下粮油市场走势和政策取向。目的是要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人大十一届五次会议精
这次粮食论坛的主题是:“稳中求进新形势下粮油市场走势和政策取向”。目的是要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人大十一届五次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稳中求进,突出重点,加快粮食行业转型升级步伐,更好地为新时期的国家粮食安全服务,为稳经济、促发展、保稳定、惠民生服务。下面就当前粮食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及应对之策讲些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正确认识当前粮食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

2011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了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是在困难的情况下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全国粮食工作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新特点:

一是粮食总产创历史新高。2011年粮食获得全面丰收。粮食总产达到5.7121亿吨,比上年增加2473万吨,增长4.5%,这是新世纪头十年以来的第一个大丰收年,特别是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上了突破5亿吨的新台阶(51045万吨),这是多年来没有的。其中,水稻达到20078万吨,超过历史最高水平(1997年20073万吨);小麦11792万吨,接近历史最高水平(1997年12326万吨);玉米19175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这是在灾害频发、耕地减少、基数增高的情况下取得的,是来之不易、难能可贵的。这就为近期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较为良好的物质基础,也为全世界的粮食综合平衡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良好的影响。

二是城镇化水平创历史新高。2011年末全国人口13.47亿人,其中城镇人口6.9079亿人,占总人口51.3%,首次超过了人口的一半。改变了我们这个文明古国多年来80—90%的人口在农村的旧面貌,标志着中国的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上了新的台阶。发达国家用百多年才达到的水平我们仅用几十年就达到了,这是我们这个文明古国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这将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粮食工作的多个环节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次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137093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平均每年增加2000多万人。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比整个人口的增长速度快得多。还应看到,中国的大城市多,城市群多。全国有2000万人口左右的城市3个(上海、北京、广州),10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5个。居世界之冠。据联合国有关人士称,到2015年全球将有27个一30个人口超过1000万人的大都市,其中亚洲占18个。中国又占多数。他们说:“大家应当清楚地意识到,城市化问题重点在亚洲。”亚洲的重点在中国、印度。城镇人口是扩大内需的第一大源泉,而扩大内需的首选是吃的商品,是主粮及副食品。新的城镇化发展,对粮食的需求呈现多样化、高质化的刚性增长。这对粮食行业的发展提供无限的商机,也带来极大的压力。确保粮食供需的平衡其任务之繁重、工作之艰巨、超过的以往任何时候。

三是粮油的进口创新高。从本世纪初加入世贸以后,农产品贸易额在十年间年平均增长19%,中国己成为继欧盟、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农产品贸易国。商务部陈德铭部长日前表示,中国不久将成为世界第一进口大国。而粮油的进口总额己提前达到世界第一。从2004年开始农产品贸易逆差逐年上升,当年进出口总额514.2亿美元,出口为233.9亿美元,进口为280.3亿美元,逆差46.4亿美元。到2011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556.2亿美元,同比增长27.6%,其中出口607.5亿美元,增长23%;进口948.7亿美元,增长30.8%;贸易逆差341.2亿美元,增长47.4%。从2004年开始,出现逆差逐年扩大之势。从粮食油料进口来看,2011年进口谷物544.7万吨,比上年略有下降,减少4-6%;但金额为20.4亿美元,上升33.8%。分品种看:全年进口稻米59.8万吨,小麦125.8万吨,玉米175.4万吨,大麦177.6万吨。油籽和油料进口方面:大豆5264万吨,油菜籽126.2万吨,植物油779.8万吨。此外棉花还进口356.6万吨,增长14%;食糖291.9万吨,增长65.3%。应该看到,我国在农产品贸易上出现的逆差恐怕将成为常态,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决定的。在粮油国际贸易中,是互惠共赢、互通有无的。这里说明一下,有人认为,中国玉米将大量进口,成为“大豆第二”。我认为不会这样。一是中国东北是世界三大玉米带,增产还有潜力;二是国家宏观调控上采取保饲料对玉米的需求,控制玉米加工其他产品。所以,我认为从全局、长远看,中国不会像进口大豆那样进口玉米。

以上三个特点带有全局性、趋向性与关键性,是我们观察粮食形势、分析发展趋势、研究战略决策问题需首先考虑的。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的基本粮情及走向。今年总的讲粮食形势是好的,国家粮食安全是有保证的,稳定粮价和物价是有物质基础的。但从中远期看,隐忧增多,潜在危险加大。当前,一要警惕粮食生产周期性波动的来临,粮食生产出现下滑拐点;二要警惕国内外通胀的拉动,并与粮食生产下降相汇合,产生较大的冲击波;三要警惕突发事件的发生,使粮食市场出现大的波动。在我们过了十多年粮食较宽松日子以后,必须坚决克服思想上忽视粮食、生产上放松粮食、流通上削弱粮食、消费上浪费粮食的现象,要强调固本强基,在新时期建立起可持续、抗风险、能自主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这是全国上下的永恒主题,是安邦治国的头等大事。对建立这一体系的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要有充分认识。无论如何要立足于依靠自己解决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不可松懈,做到万无一失。任何人、任何单位、任何企业都要肩负责任,维护这个大局,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全国粮油企业更要努力做好工作,为此作出更大贡献。

  二、全力以赴,抓好粮食行业的转型升级,惠民生,谋发展

今年是国民经济工作的一个转变、转型之年,也是粮食行业转变、转型之年,中央提出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这是经济工作中具有战略意义的指导方针。正如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指出的:“‘稳’既为当前攻坚克难提供基础,更为长远乘势而上创造条件。”这对粮食工作来说,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资源性、战略性、公共性的特殊商品,是扩大内需,惠及民生的首选商品,粮食稳,才能市场稳、社会稳;粮食进,才能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前进创造条件。

我们国家真正结束短缺经济,解决吃饭问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但发展到现在,不论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等都存在不可持续、不协调、不稳定的问题。从粮食流通看,“小散低”的状况仍没有根本改变,许多地方仍然是“三小”(小作坊、小商贩、小集市)在起主要作用,质量低、消耗大、污染重、技术低、创新少、效益差,食品安全的状况仍令人很担心。粮油加工业中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多,产能严重过剩,无序竞争激烈,旧工业化道路的种种弊端日益显现。粮油行业的出路在哪里?出路就在于把握科学发展观这个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稳中求进,突出重点,在粮食行业的转型升级中求得新的发展,开辟出一条新路子。

第一,要向绿色、生态为特征的现代粮油业转变。转型,是要从旧工业道路的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益、不可持续的模式上向绿色、生态、现代化的粮油业转型。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经济型、循环经济型转变,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升级,要在产品上升级,在管理上升级,在科技上升级,提高档次,提升水平,创特色产品,名牌产品,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经营思想、经营方式、流通方式等方面做根本的转变,这也就是要着眼于更高水平,更好的质量,更长的时间,更有实效的发展。

第二,转型中要抓好一链两网(即粮食流通链、供应链;两网即收购网、销售网)建设。在新形势下,粮食流通、粮食供应是一个系统工程,针对粮食流通产业链残缺不全的状况,一定要注意延伸产业链,使之既有从生产到供应的系统工程,又有粮油食品安全从源头到终端的全程监控体系。这里特别强调要从加工原粮向加工主食品延伸,搞好主食品工程。主食是一曰三餐不可缺的首要食品,在食品结构中居主体位置,具有食用面广、频率高、与当地主粮相匹配等特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首先表现在主食品上。当前我们要从传统家庭式,小作坊式的生产转变为现代化、标准化、特色化的生产,这是城市化、社会化的需要,是人民的迫切要求,也是杜绝不安全食品的治本之策,是具有广阔前途,广大市场的产业。是扩大内需的首选项目。

中国的南北两大主食体系,60%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40%的人口以面粉为主食。还有玉米、杂粮等原粮也都是具有营养的原料,很有条件出名品、出精品,主食品工业化,起点要高,要求要严。要根据“安全、营养、风味、方便(快捷)”的八字原则,创造出老百姓喜爱的食品。当前米饭、稀粥、米粉、米线、米糕至今没有标准方,没有全国性、地方性的名牌,要下决心组织攻关,抢占先机,争取早日突破早受益。主食中最有前景的是“面食三宝”(馒头、面条、水饺),这方面潜力很大,要下功夫创新技术,出精品名牌。要结合开展放心粮油活动,重点抓馒头,抓挂面,抓方便食品、冷冻食品。馒头就是中国的面包,挂面就是中国的方便面,要因地制宜,积极推广馒头工程、挂面工程、主食厨房工程。要吸取中国烹调的特点,注意研究佐料、汤料,融入中国菜的口味,做成可口的佳肴,为大众所喜爱,这有广大的市场和日益增加的需要。玉米和杂粮,现在成为人们的营养食品、养生食品、保健食品,需求越来越大,市场越来越热,关键在于加工要跟上,产业化要跟上,要让粗粮、杂粮进厨房,上餐桌。这方面也可能发展成大市场。

此外,在粮食加工中,传统的做法是求白、求精,过度加工,浪费资源,减低营养成分,应积极改进,多出成果。还有粮食现代物流,四散作业,无缝对接,可以减少环节,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但现在还未大面积推广。粮食上获奖的科技成果,许多没有得到有效应用。许多方面,都大有文章可做。我们要引起重视,要积极推广。

要注意抓好收购网与销售网的建设与发展。进入粮食紧平衡的新阶段后,粮源可能出现偏紧的状况,因此,要特别注意建设新型的购销和物流网络。这方面已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如“粮站+农村经纪人”、“粮食银行”、“两代一换”、“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应逐步网络化、规范化、数字化,还有物流通道、物流园区建设等也应积极稳妥地结合各地实际推广。

第三,在转型中把好质量安全关、理顺资金链、走上创新路。最近我在河南、河北粮食基层进行调查,在看到粮油企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带普遍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企业管理基本功不过硬,安全、质量隐患不少;二是产业链短、资金链断裂。不论国有、民营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贷款难,其困难程度与沿海地区的中小企业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利率高,有的甚至集资或借民间高利贷。特别是一部分国有粮食企业下岗分流遗留问题未解决好,连“三金”都交不起,至今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三是科技创新无能力、无设想,缺乏开拓新技术、新财源的兴趣与动力,满足现状,得过且过。这三个问题是粮油企业转型中必须过的“三关”,即“安全质量关”、“资金关”、“创新关”。我们一定要集中全力闯过这些关口,在发展中解决存在的困难和矛盾,才能有希望,有前途,否则就会衰败下去,甚至出现大批中小企业垮台。当前特别需要引导所有企业夯实基本功,念好企业管理这本经;要在政府领导调控下,适当减税收、活资金、降利率,使企业不断奶、不断血,资金流畅,正常循环;而狠抓创新驱动,将会使企业获得新动力、新财源。调查中大家认为这三项是当务之急,希望得到党、政府、银行和各界的支持,基层的同志说,希望党政领导在转型中给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多打几针强心针,闯过难关,迈向振兴。

第四,转型中扩大联合与合作。要在整合资源、调整结构中,推进联合。要认真贯彻互利共赢,包容发展的精神。现在米、面、玉米等三大主粮以及油脂的加工己呈现严重产能过剩的现象。要特别注意从量的扩大转为质的提升,少铺新摊子,多搞整合与联合,整合资源,重组资产,提高效益。要特别注意“产、学、研、用”的紧密合作,形成战略联盟,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从调整结构中优化资源配置,从升级换代中提升产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真正走上“大粮食、大流通、大名牌、大市场、大企业”的发展之路。

此外,有条件的企业还要积极走出去,或西进南下,或向其它主产国家和地区发展,可以输出资金与技术,投资兴办加工企业,也可以投资办农场、建物流设施,开创新天地。走出去的成功经验说明,只要把现代技术、现代管理和当地的实际结合起来,实施当地化,融入当地社会,互利共赢,包容发展就会站稳脚跟,稳步前进。现在已有一批粮油企业走出去,打开了局面,要总结推广他们的经验。

第五,转型中要加快人才建设的步伐,加强企业领导班子的建设。转型升级要靠人才。中国粮油企业能否实现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关键在人才。我们在关注“用工难”的同时更要关注“用才难”。粮油企业先天不足,科技含量低,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本来就少,据统计,2010年全国粮食行业从业人员990164人,其中有研究生5180人,仅占0.52%;大学本科生74203人,占7.49%,大专171296人,占17.3%。比起其他行业,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培养企业经营管理和各类技术高端人才十分迫切,而培养企业领导人尤为重要。所有的粮油企业都要下决心延纳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我们要全面提高粮食队伍的政治素质与业务能力,培养更多干净的人、智慧的人。这是振兴粮食行业、做强做大粮食企业的根本大计。否则转型升级就会成为空话。

各位同志、各位代表,今年是龙腾之年,是“十二五”承上启下之年,在今后五到十年的战略机遇期内,将是粮食系统人才辈出、创业兴企的黄金时代,未来中国粮食现代化、产业化的领军企业、领军人物将在改革大潮中成长,在商战烽火中壮大。我们一定要始终不懈地坚持改革开放大方向,始终不懈地坚持创新驱动原动力,千万防止粮食系统沾染浮夸之风,千万防范粮食队伍堕入腐败之门,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解决13亿中国人民吃饭服务的核心价值观,开创未来粮食的新局面。让我们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

 
 
[ 政策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政策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主办单位:重庆市綦江区善品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渝ICP备2020011060号-2


渝公网安备 50022202000325号